“2017年,卸下校长重担,我不忘教师立德树人的初心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使命,重回三尺讲台,到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……”在云南省南华县教育体育局“1+N”视频互动课堂上,全国模范教师李荣亮向全县师生讲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得感悟,分享多年来的宝贵经验。
“让有故事的人讲思政,让有信仰的人传递信念”是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南华县分课堂秉持的理念。在分课堂上,师生们的神情随讲述而动,时而会心一笑,时而泪光闪烁,“虽然这些不是衡量一堂思政课的唯一标准,却足以证明,能启迪思维、助力成长的,必是优质思政课。”退役军人教师孙军胜深有感触地说。
优质的秘诀,就藏在“身边”二字里。走上讲台的,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榜样模范及师生代表。他们或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,或以学生、老师、家人等多元视角,将平凡日常背后的故事,向台下娓娓道来。
近年来,南华县坚持守正创新,把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南华县分课堂作为“金课”进行打造,构建“大思政课”铸魂育人工作新格局,用榜样力量引领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和中小学生成长成才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2024年以来,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南华县分课堂成为全县思政铸魂育人的第一“金课”。在县教育体育局思政教研员张爱鲜看来,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南华县分课堂兼具理论性、针对性,其内容站位高、剖析深,讲述的又是身边的人和事,所以让人倍感可亲可感。
除了打造“云端的思政课”,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南华县分课堂还致力成为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在“练好技能·成就技彩人生”主题课程中,南华县高级职业中学把课堂直接搬到了实训室,师生们在实操展示中,真切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的魅力与价值。
“行走的思政课”并非随意而行,而是深度契合授课之地特色。地处哀牢深山的马街中心学校,深谙时空之道,让课程顺应时节有序推进。清明节,师生们前往马街烈士陵园缅怀先烈,传承红色基因;白露之际,步入大中山宣教中心探寻生物多样性之美;丰收之日,深入田间地头,亲身体验耕耘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……五街中心学校则把“包山捡菌”制度等化为思政养分,借由小小松茸,让学生感知时代脉搏的跳动,领悟思政内涵的深邃。马街中心学校教师董发天说:“与时间携手,与空间相融,是思政‘行走’的要义所在。”
南华县山区学校分布广泛,如何凝聚零散孤立的思政教育资源与活动,成为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南华县分课堂全力攻克的核心难题。在资源整合上,南华县大胆创新,以小学与初中紧密携手的方式,实现深度整合师资力量,共同打磨精品活动,让不同年龄段学子共享思政教育成果。同时,教研师训中心助力思政教师、校园长、教研员三方凝心聚力,同频共振。
在宣传推广层面,城区思政课搭乘科技快车,凭借技术优势,实时同步直播,画面跨越山川河流,宛如火种传递知识之光;乡镇思政课则秉持质朴初心,一步一个脚印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思政故事,让思政的芬芳弥漫每一寸土地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 特约通讯员 者小傑)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